把品牌當豬賣是目光短淺的行為
來源:西安網站制作 日期:2015-04-25 10:36:35 點擊:2274 美國可口可樂欲收購中國匯源果汁全部股本一事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網上調查顯示,82%的民眾反對匯源被可口可樂收購,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民對中國民族產業及國家競爭力前途的擔憂。
匯源果汁的董事長朱新禮宣稱:“品牌是無國界的,不應該用民族
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企業應該當兒子來養,當豬一樣賣”“出售匯源只是企業行為。事實真是這樣嗎?
品牌并非無國界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國際知名品牌是無國界的,品牌不僅有國界,而且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利益。因為品牌是誰的,企業利潤就是誰的。誰能說可口可樂、麥當勞、微軟、花旗、福特等這些品牌是沒有國界的?誰不知道他們是美國的!他們創造的利潤大部分也是屬于美國的。別說利潤,就連稅也不會給中國留下多少。由于是跨國公司,內部轉移利潤容易,在中國的這些外國子公司又有多少是按規矩、按利潤比例向中方交足了稅的?
這些年,跨國公司為擴大市場占有率、降低成本和增強競爭力,更多進行跨越國家和地區界限的生產要素和資源優化組合,所謂“全球性產品”越來越多。但是,品牌、知識產權或專利仍是有國界的。因為品牌形成的利潤是有國界的。像某些研究機構聲稱跨國公司的企業駐扎在哪個國家就是哪個國家的企業,這顯然混淆了問題的實質。
發達國家視品牌如生命,因為品牌是一個國家創新能力的集中體現,也是利潤來源的主要保障,品牌具有很高的價值和強大影響力,一個國家有沒有經濟實力,首先來源于這個國家有多少著名企業和著名品牌,品牌之爭實質上是國家之間商品核心競爭力的爭奪戰。據聯合國工業計劃署統計,全球各類名牌商品約8.5萬種,其中發達國家和在新興經濟體中的跨國公司擁有90%以上的品牌所有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這是他們之所以能成為發達國家的主要原因。
因此,各國都極力保護自己的民族品牌。1988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綜合貿易和競爭法》中有一個“721條款”,它授權總統有權阻止外國利益集團所進行的被認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而對美國公司法人所進行的并購或接管。2007年7月布什總統正式簽署國會批準的《2007年外國投資與國家安全法案》,進一步強化了對外國公司并購或投資美國資產的審查與限制。監管外資并購的是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由財政部長擔任主席,由國務院、國防部、商務部、司法部、管理和預算局、總統經濟顧問委員代表等組成,對外資收購美國企業進行嚴格審查。日本、歐盟也設立了專門機構對外資并購活動進行監控,這些機構具有很強的決策能力和指導力量。2005年法國政府宣布,博彩業、保險業、生物技術產業、交通、信息系統安全行業、軍民雙重工業行業以及涉及國防機密、軍火等產業為保護產業。2006年法國政府又將包括家樂福在內的20家大公司列為特殊保護企業,反對和限制外資并購這些企業。2005年,美國百事可樂要以300億歐元并購法國飲料企業“達能”,在法國上下引發了一場“達能保衛戰”。法國總理親自出面表示支持達能“躲避令人厭惡的競購者”,結果保住了達能。現在“達能”不僅發展壯大,還在中國攻城略地,極大的擴張了法國企業的利益。
盡管也有人議論:出售個別品牌不涉及經濟安全。但“達能”作為飲料公司,為什么將被美國收購時法國領導人和法國人民會起來反對并最終保住自己的品牌呢?因為他們知道一個國際知名的民族品牌對一個國家來說意味著什么。
中國產業和品牌面臨威脅
跨國公司的長遠戰略目標是控制中國支柱性產業和知名品牌,從而控制世界上潛力最大的中國市場,獲取最大利益。對此我們應高度警惕。
2004年國家工商總局《在華跨國公司限制競爭行動表現及對策》調查報告便指出,在華跨國公司已經涉足七大壟斷性行業:一是軟件產業,微軟公司的桌面操作系統軟件市場占有率高達95%;二是感光材料行業,跨國公司占有率已高達85%以上;三是電腦行業,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和日本東芝公司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7.7%和15.2%;四是手機行業,到2002年,跨國公司占有率已達70%;五是照相機行業,佳能和索尼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24%和22%;六是輪胎行業,米其林和普林斯通跨國公司激烈爭奪;七是軟包裝行業,利樂(瑞典)公司控制95%的無菌軟包市場。此外,可口可樂在飲料、濃縮液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超過70%,沃爾瑪等外資企業控制了中國大型超市的80%以上。
近幾年來,跨國公司對中國一些重要產業和品牌的占有率繼續擴大。《國際商報》2007年8月8日載文介紹,目前中國8大飲料公司已有7家被可口可樂或百事可樂公司吞并;4大洗衣粉廠已有3家被外資企業吃掉;中外合資企業中90%使用的是外資方的商標,國外品牌在碳酸飲料市場占有率已超過90%;外資在化妝品市場占有率達到75%;外資在食品、醫藥行業占有率分別達到30%至40%,在年產超過500萬噸的啤酒企業合資率已超過70%。
尤其嚴重的是,經過這些年的大舉引進并對外資實施超國民待遇,外國資本已控制了我國30多個主要行業,外資在我國占絕對優勢的行業已擴展到汽車制造、采礦、紡織、皮革、家具、文體、電子通訊、儀表、超市零售業(80%的份額被外資占領)、水務、啤酒、飲料、日化、水泥、肉制品、醫藥、軟飲料包裝、橡膠、電池、感光材料、小五金電器、裝備工業等行業。如果聽任國家多年培育的骨干企業被跨國公司吞并,聽任千辛萬苦培養起來民族品牌被外資控制,國家將失去對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主導權,本土產業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能力。沒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沒有自己的品牌,不能占據價值鏈中的高端環節,中國就將永遠被鎖定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中國將永遠受制于人,經濟獨立的基礎將被侵蝕。
有人說:出售個別品牌不涉及經濟安全。那么上述這么多重要產業和品牌被外資企業主導或控制,還能說不涉及到國家經濟安全嗎?
正如中央民族大學教授張宏良所言,“資源、品牌、金融、技術,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導和財富的主體。如果品牌沒了,金融沒了,技術沒了,資源沒了,你還靠什么發展?你的發展就永遠是為別人打工,經濟發展再快,增加的財富也都是別人的!”
現實是,我們被“合作”、被收購的民族品牌已經紛紛在合作中被閹割。現實是,我國許多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后,都被擱置和消滅了。如美加凈,原市場占有率近20%。上海家化與莊臣合資后,“美加凈”商標被擱置,雖然后來上海家化出5億元收回美加凈商標,但已失去了寶貴時機和市場。活力28、小護士等品牌,被外資收購后,基本都退出了市場。這些曾經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是行業排頭兵的企業都逐漸銷聲匿跡。現在,即便可口可樂收購匯源后仍保留匯源品牌,這也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因為到時賣匯源所產生的利潤已經完全和中國企業沒有關系了。
如果我們的企業家都把企業或品牌“當豬”對待,養肥了,價錢合適就出售,那么,我國的自主品牌戰略就不可能實現,我國只能永遠是沒品牌、少利潤的“世界加工廠”,永遠居于產業價值鏈的底端,全體國民只能永遠做跨國公司的血汗“打工仔”,永遠為他人做嫁衣裳!
上一篇:
兄弟網絡新網站進入調試階段
下一篇:
金融危機十項注意